【導讀】陜西自考網及時為大家整理考試資訊、招生計劃、招生專業、考試資料等相關自考資訊。以下是2019年陜西自考《金融管理》非財務指標
銀行經營業績評價的其他非財務指標
銀行業績評價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銀行經營的目標是銀行價值最大化,但如何實現銀行價值最大化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這涉及財務因素和管理因素,涉及銀行的內部因素,也涉及與銀行有關的外部因素。銀行的股價是銀行價值的最直接體現,銀行的股價是由收益和風險因素綜合作用決定的。而收益和風險又都離不開銀行生存的環境因素,因此,評價銀行的業績除考慮銀行的資本回報率等財務指標外,一些非財務指標也應該受到重視。目前,對銀行非財務業績評價主要包括:銀行計劃、銀行的技術、銀行的人力資源開發、銀行經營的合規及合法性。
1(銀行在經營過程中需要制定長期的戰略計劃和短期的經營目標。戰略計劃和目標一旦確定以后,銀行為完成目標和戰略,需根據情況制定具體計劃。考核銀行計劃完成情況,可以將銀行的目標數量化,采用比率分析法,將銀行實際計劃執行情況與目標進行比較,總結經驗、找出差距,以便更好的完成銀行制定的長期和短期目標。
2(銀行業績評價的技術考核主要側重于銀行的現有技術水平能否滿足金融服務的需求,能否滿足日益創新的金融工具的需求。如通過考核在銀行業務經辦過程中的電子化程度、自動服務系統的應用情況等來評價銀行的技術水平。
3(銀行競爭勝敗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在競爭中起決定性作用的人力資源的質量。銀行一方面應加大對人力資源的管理和培養力度,另一方面應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制定切實可行的激勵機制,如施行股權激勵獎勵機制,將個人利益與銀行業績掛鉤,賞罰分明,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為銀行實現價值最大化作出貢獻。
4(銀行在經營中應嚴格遵守國家及政府有關監管部門制定的法律、法規,樹立遵紀守法的社會形象。監管部門會對銀行進行相關檢查,如檢查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檢查銀行是否存在洗錢行為等。銀行應極力維護自己的信譽,在某種程度上講,信譽就是銀行的生命,沒有信譽的銀行會失去公眾對他的信心。無論銀行的資本多充足,公眾信心的喪失都會造成存款的擠兌甚至能使銀行面臨倒閉的厄運。
本章小結
1(商業銀行業務活動的營運以及對經濟的調節作用,也是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得以實現的。因此,對環境的分析研究,是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基礎性工作。商業銀行的經營環境是商業銀行發展的外部條件和各項影響因素,制約和影響著銀行機構的設置、業務種類、經營模式、作用效果、發展水平。
2(以對商業銀行經營產生影響的緊密程度為依據,商業銀行經營環境可以分為金融環境和非金融環境。以對商業銀行經營產生影響的環境類別為依據,可以分為制度環境、經濟環境、金融環境、技術環境、規模追求、消費者需求。
3(商業銀行在經營活動中就必須保證資金的安全,保持資產的流動性,爭取最大的盈利,即“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簡稱為“三性”,并要妥善協調三者之間的關系,做到統籌兼顧,巧妙平衡。“三性”是銀行日常管理的原則,也是銀行經營管理的目標。
4(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除了制定清晰的業務發展戰略,進行日常的業務經營管理以外,銀行的管理者還需要借助財務報表分析,了解和掌握銀行經營的全面信息,對銀行經營績效進行考評,以衡量經營目標實現的程度。而商業銀行財務報表能夠提供出全方位反映銀行經營活動的經濟信息,是對商業銀行進行績效評價的重要依據。商業銀行財務報表主要由會計報表主表以及附表組成,具體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及其附表。
5(商業銀行績效評價是商業銀行運用一組財務指標和一定的評價方法,對經營目標實現程度進行衡量的過程。概括而言,就是對商業銀行經營業績的考評。商業銀行績效評價的意義對不同的使用者意義不同,因為其各自對銀行績效評價關注的出發點不同。績效評價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