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 羅杰斯,《在斯坦福和哈佛大學連續拿A:如何學地更快,思考更靈活》一書作者,曾經說過,“你要用自己的方式記錄精華。記筆記本身就是學習的過程。記錄信息讓你全身心融入到學習過程中。記錄者可以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因為他們要加工信息,在紙上,平板電腦或者筆記本上記錄重要內容。盡管過會還要不斷整合信息,但是他們已經開始理解信息,并把所有信息聯結起來。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養成記筆記的習慣,這樣才能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自考也是如此。
陜西自考網溫馨提醒:記筆記不是簡單將書上內容記錄下來,而是要提煉、整理某一章節的內容,其中分為定義、特點、分類、地位、意義、應用等不同方面,將每一節內容都認真記下,就會形成一個“簡寫版”的教材,而不是每道題目的堆積。
筆記可以在短時間內找到重點,有效提高效率。在
自考專業考試重點、難點、相關點設置關鍵詞。關鍵詞的數量設定也是技巧,如果設定太多就不叫關鍵詞了,設定太少又無法理解記錄內容的意思。需要經過長時間練習,從而抓住設定關鍵詞的要點。
筆記是曾經認真記錄的內容,復習時再次看到這些內容會感覺很熟悉,結合筆記回憶教材的內容,很多知識點被自然串起來,一時不理解的內容再回歸教材仔細查找,不會遺漏知識點。
做筆記的過程是將書本知識進行系統化整理的過程。內容要少而精,且條理清晰,看后很容易記住,比抱著厚厚的課本復習要輕松許多,不會造成大的心理壓力。最后復習時,筆記就是自己建的一個知識體系,把知識點串起來記就很容易了。
做筆記的過程是將書本知識進行系統化整理的過程,只要認真記錄,復習時再次看到這些內容會感覺很熟悉,結合筆記回憶教材的內容,很多知識點被自然串起來,一時不理解的內容再回歸教材仔細查找,不會遺漏知識點。做好筆記之后那么該如何整理,陜西自考網為廣大自考的考生整理了如下整理筆記的方法;這其實是在事后進行整理和復習的方法。
1.憶。事后即抓緊時間,趁熱打鐵,對照書本、筆記,及時回憶有關信息。這是你整理筆記的重要前提。
2.補。所作的筆記,因為是跟著實時學習速度進行的,而比記錄速度快一些,所以你的筆記會出現缺漏、跳躍、省略等情況,在憶的基礎上,及時作修補,使筆記更完整。
3.改。仔細審閱你的筆記,對錯字、錯句及其他不夠確切的地方進行修改。
4.編。用統一的序號,對筆記內容進行提綱式的、邏輯性的排列,注明號碼,梳理好整理筆記的先后順序。
5.分。以文字(最好用色筆)或符號、代號等劃分筆記內容的類別。
6.舍。省略無關緊要的筆記內容,使筆記簡明扼要。
利用筆記復習還可對知識點進行查漏補缺。復習時,有些知識點雖有印象,但當時可能沒有具體記憶,根據筆記的脈絡,在最后一個月,可將一些知識點填充進去,不會出現記憶混淆的現象。如能充分利用筆記,完全可以做到拋開課本就能把所有的知識點想起來。
有些考生急功近利,想在短時間內考完所有的課程,但是最終因報考的課程(復習)過多,沒有充裕的時間來復習,難以取舍最終考試的結果不是很理想。雖然每年有四次考試機會,但是我們需要把握每次機會,認真復習筆記,讓自己走在沖關的最前沿。
總之,自學考試為我們每個考生提供了自己學習自我提高的機會,依靠自學,熟練地運用學習技巧是有效地提高學習成績的途徑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