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陜西自考網及時為大家整理考試資訊、招生計劃、招生專業、考試資料等相關自考資訊。以下是2019年陜西自考《金融管理》專業商業銀行業務與經營類知識點—金融工具上
金融工具的更深刻創新
在銀行業綜合化發展的過程中,銀行不斷創新,通過直接或間接參與金融工具的創造和提供來提高自身在市場的競爭力。
金融工具亦稱為信用工具,是社會資金流轉過程中盈余部門和赤字部門之間資金借貸的載體。
金融工具具有雙重意義,對金融工具發行一方而言,是一種融資工具,是一種債務;而對金融工具持有一方,則是一種金融資產。
金融工具的創新主要有兩大類:一是全新的金融工具,二是在傳統的金融工具上改造而成的,又稱衍生金融工具。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銀行所推出和從事大量金融期貨、期權以及調換等衍生金融 產品的交易業務。商業銀行發展上述衍生金融產品交易業務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規避政府的干預
20世紀30年代大經濟危機之后,各國政府干預加強,對經濟的發展影響非常大,極大促進了經濟與金融的發展。
但是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世界經濟環境發生了變化。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后,發達國家經歷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經濟發展的停滯與高通貨膨脹并存;通貨膨脹成為一種世界現象,并造成了金融體系的不穩定;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崩潰,實行了浮動匯率制;金融業競爭激烈,金融機構的經營風險大大增加。
在上述情況下,當管制太強或隨著經濟的發展其合理性逐漸下降時,政府管制措施就開始與發展的形勢不相適應。在這種形勢下,金融機構紛紛采取一系列應付風險的措施,進行各種創新,在經濟活動中規避各種管制。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尤其是進入90年代后,這一發展尤為突出。只要政府不放棄對經濟活動的干預,經濟發展與其之間所進行的博弈就會存在,規避政府干預的金融創新就會不斷地進行下去。在經濟發展與國家干預的博弈過程中,西方國家開始放松金融管制,并由此推動了金融自由化發展。
(二) 電子信息技術的進步與深入應用推動了創新
電子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應用使銀行提高了處理業務的效率,為銀行帶來更廣闊的增值空間。金融服務電子化將現代先進的電子科學技術(電子計算機、通訊設備、國際互聯網)廣泛應用于存款、提款、轉賬、匯兌、查賬、金融買賣交易和咨詢等金融服務領域,把銀行與客戶、銀行與銀行聯結成一個電子傳輸網絡,代替過去的手工操作,成本低、操作快捷也更便利。
金融業務電子化降低了經營成本,并迅速影響到銀行向客戶的收費,商業銀行能夠在相對合理的收費范圍內為客戶提供更廣泛的服務。金融業務電子化、計算機聯網交易使商業銀行能夠跨國界、跨時區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完成金融交易,銀行利用技術平臺,擴大業務經營范圍,為向客戶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創新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