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陜西自考網及時為大家整理考試資訊、招生計劃、招生專業、考試資料等相關自考資訊。以下是2019年陜西自考《金融管理》專業商業銀行業務與經營類知識點—商業銀行資本大集中
商業銀行資本大規模集中
(一)商業銀行資本大規模集中的主要原因
商業銀行資本大規模集中是指銀行通過并購在組織規模上實現進一步擴張,往往是對經營規模追求的結果。西方企業的發展歷史幾乎就是一部并購發展史,而在銀行發展歷史上形成的幾次兼并浪潮中,1993—2000年形成的兼并浪潮更加引人注目,就是因為這一時期的并購突出表現為商業銀行資本的大規模集中。
商業銀行資本大規模集中的主要原因是:
(1)當今市場競爭激烈的外部環境下,企業只有在資產規模達到一定數量時才能在成本上獲得優勢,獲得市場力量。
(2)資產規模大,銀行集中管理風險的能力和靈活性就越大,最終才會有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發展。
(3)無論是業界還是社會公眾,都習慣使用資產規模來判斷金融中介的大小,主要原因是因為資產規模能夠反映出金融中介對社會資金財富的支配力,并反映其對社會的影響力。因此,在規模上“求大”往往成為許多商業銀行增長的動機。
1993—2000年形成的銀行兼并浪潮極其引人注目的原因也正集中反映在此。比如在美國,1995年8月大通曼哈頓銀行收購化學銀行,成為當時美國最大的銀行;
1998年4月13日美國國民銀行與美洲銀行合并,同一天,美國第一銀行公司(Bank one Corp(當年在全美排名第6位)和芝加哥第一公司(First Chicago Corp()合并。通過并購,迅速實現規模擴大的目標,在短期內使全球銀行業的排名次序發生巨大變化,大大提高了美國銀行業在國際上的地位。
又比如在日本,日本政府積極鼓勵金融業進行重組,擴展生存空間。2001年,日本11家大銀行經過一番分化組合,組建了四大金融集團。這四大金融集團分別是由第一勸業銀行、富士銀行和日本興業銀行組成的瑞穗金融集團,是世界規模最大的銀行集團;
由東京三菱銀行、三菱信托銀行、日本信托銀行組成的三菱東京金融集團;由三和銀行、東海銀行和東洋信托銀行組成的日本UFJ控股集團;由櫻花銀行和住友銀行合并組成的三井住友銀行集團。
(二)美國、日本和歐洲大陸國家在追求規模的并購重組上表現出不同的特征
美國、日本較多的并購活動是在國內、在同業間進行,而歐洲大陸國家則開展了許多跨銀行業和跨國界的并購活動。后者所表現出的特征是與其所處的歷史時期有直接關系。
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是歐洲大陸歷史上劃時代的時期,同時也是動蕩的歷史時期。在這個時期,在政治、經濟以及為進一步加強歐洲的統一而組建機構方面,都采取了許多更新的和更大膽的舉動,例如,1992年已產生效果的單一市場啟動,1999年在12個歐洲貨幣聯盟國家啟動使用統一的貨幣——歐元,冷戰結束、柏林墻拆除,以及為促進歐盟經濟的競爭性而進行的自由化和私有化改革等。在這背景之下,歐洲大陸國家開展了許多境內以及跨境的銀行業并購活動,跨銀行業的并購活動。比如,法國巴黎國民銀行與巴黎巴銀行合并,西班牙國際銀行對英國埃比國民銀行的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