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陜西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自學考試串講筆記二
管理信息的特點和分類
1.管理信息的特點
管理信息具有一般信息的特點,又有其本身獨特之處,這些特點可歸納如下:
(l) 原始數據來源的分散性。
(2) 信息資源的非消耗性。
(3) 信息量大。
(4) 信息處理方法的多樣性。
除傳統的算術運算和簡單統計加工外,近年來數理統計、運籌學中的許多方法,在經濟管理領域中的應用日益廣泛。
(5) 信息的發生、加工、應用,在空間、時間上的不一致性。
2.管理信息的分類
(1) 按信息穩定性分類,將信息分為固定信息和流動信息兩類。
固定信息是具有相對穩定性的信息,在一段時間內可以在各項管理任務中重復使用,不發生質的變化。它是企業一切計劃和組織工作的重要依據。
流動信息(作業統計信息) ,它反映生產經營活動中實際進程和實際狀態的信息。它隨生產經營活動的進展不斷更新,時間性較強,一般只具有一次性使用價值。但是及時收集這類信息,并與計劃進行比較分析,是評價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揭示和克服薄弱環節的重要手段。
通常將信息穩定系數在0.85以上的信息劃成為固定信息。實際工作中,把一些相對穩定的信息也包括在固定信息中,但它們的信息穩定系數不得低于0.6.
以工業企業為例,其固定信息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
① 定額標準信息。
② 計劃合同信息。
③查詢信息。
(2) 按決策層次分類,將管理信息分為戰略信息、戰術信息和業務信息。
企業是分層次進行管理的,不同層次的管理具有不同的職能,需要不同的信息。
戰略信息:供企業高級管理者進行戰略決策時使用,包括系統內外、過去和現在、各種環境的大量信息。
戰術信息:供企業中級管理人員完成大量計劃編制、資源分配等工作時使用。主要包括系統內部各種固定信息,歷史情況與現狀信息、以及部分具體的外部信息 .
業務信息:供企業基層管理人員執行已經制定的計劃,組織生產或服務活動時使用。主要包括直接與生產、業務活動有關的、反映當前情況的信息。
1.2.3 管理信息處理的內容
管理信息處理的內容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存儲、加工、傳輸和提供五個方面:
1.信息的收集
根據數據和信息的來源不同,可以把信息收集工作分為原始信息收集和二次信息收集兩種。
原始信息收集:在信息或數據發生的當時、當地,從信息或數據所描述的實體上直接把信息或數據取出,并用某種技術手段在某種介質上記錄下來。
二次信息收集:收集已記錄在某種介質上,與所描述的實體在時間與空間上已分離開的信息或數據。
二者區別:原始信息收集的關鍵問題是完整、準確、及時地把所需要的信息收集起來,它要求時間性強、校驗功能強、系統穩定可*.
二次信息收集則是在不同的信息系統之間進行的,其實質是從別的信息系統得到本信息系統所需要的信息,它的關鍵問題在于兩個方面:一是有目的地選取或抽取所需信息;二是正確地解釋所得到的信息。
2.信息的存儲
在信息存儲方面應考慮存儲量、信息格式、使用方式、存儲時間、安全保密等問題。
3.信息的加工
對收集到的信息都要進行加工,以便得到更加反映本質或更符合用戶需要的信息。
從加工本身來看,可以分為數值運算和非數值處理兩大類:
(1)數值運算包括簡單的算術與代數運算、數理統計中的各種統計量的計算及各種檢驗、運籌學中的各種最優化算法以及模擬預測方法等。
(2)非數值處理包括排序、合并、分類、選擇、分配,常規文字處理,圖形、圖像處理等。
4.信息的傳輸
信息的傳輸形成企業的信息流。信息傳輸應考慮信息的種類、數量、頻率、可*性要求等。
在實際工作中,信息傳輸與信息存儲是相聯系的。當信息分散存儲于若干地點時,信息的傳輸量可以減少,但分散存儲也會帶來存儲管理上的一系列問題,如安全性、一致性等,而且變得難以解決。如果信息集中存儲在同一地點,上述問題比較容易解決,但信息傳輸的負擔將大大加重。
5.信息的提供
信息加工完成后,就應按管理工作的要求以各種形式,將信息提供給有關單位和人員,在企業中提供的主要形式為各種計劃、統計報表、報告文件等。
1.2.4 管理信息處理的要求
現代企業對信息處理的要求可歸結為及時、準確、適用、經濟四個方面。
在企業經營活動中,根據不同范疇的問題,需要進行不同的決策,以及與之相應的信息。這些決策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1)戰略規劃:確定企業的目標和方針,制定實現目標所需要的資源配置計劃。一般來說,戰略規劃所需要的信息是經過高度概括的,主要是外部信息,信息的范圍廣泛多樣。
(2)管理控制:管理控制是經營管理人員按照戰略規劃確定的方針策略,運用給定的資源,有效地實現預定目標的過程。
(3)日常業務管理:日常業務管理就是高效率執行特定業務的過程。由于業務的內容、目標、所用資源等都是在管理控制過程中確定的,因此,在這一過程中需要進行判斷的過程不多。所需要的信息絕大部分是企業內部發生的,信息內容既明確又詳細。